搜索
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
详情页
我现在怀孕三十四周了,检查医生说缺铁性贫血中度贫血...
性别:女
年龄:25
我现在怀孕三十四周了,检查医生说缺铁性贫血中度贫血,这对孩子影响大吗???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杜舟
主治医师
内科
免费咨询
三级甲等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问题分析:
你好,怀孕是贫血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你本身缺铁,孩子肯定也会缺铁、贫血,导致胎儿缺氧,影响发育,建议尽快住院进行补铁治疗
建议于正规医院进行补铁治疗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怀孕缺铁性贫血吃什么好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孕妇对铁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部分孕妇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发生缺铁性贫血之后,对孕妇和胎儿都是不利的。缺铁性贫血的孕妇需要进食含铁高的食物,例如瘦肉、动物的肝脏、紫菜、菠菜、海带、木耳等。同时。可以进食含维生素C高的水果,例如橘子之类的水果等,因为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怀孕缺铁性贫血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女性在怀孕期间,如果患有缺铁性贫血,对胎儿是有影响的。因为血液能够运输氧气如果孕妇体内血液比较少,体内的氧气含量也是比较少,那么对胎儿的氧气和养料的运输是比较少的,从而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胎儿发育迟缓或者是胎停发育,也会导致胎儿缺氧,影响胎儿智力发育。
怀孕三十四周孩子五斤正常吗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宝宝体重主要在8个月之后开始快速增长一般最后一个月可以长一斤左右。后期胎儿发育比较快,可以适当加强营养。但含糖量高的食品不宜吃太多。注意可以走动走动,一般六斤多就可以了。
怀孕三十四周胎儿发育情况应该是怎样的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怀孕34周,婴儿平均体重应有2394g,双顶径应在85mm,股骨长应是66mm,头围应是305mm,腹围应是300mm。只要在这些数值范围内,胎儿都是在正常发育的。孕34周可常规监测胎心,这对孕妇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及时了解胎儿是否健康,以便为医生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信息。胎心正常值介于110个/分钟至160个/分钟之间,胎动时胎心过快为正常值,这时胎动已呈规律性,孕妈必须在家自己数数。
怀孕三十四周胎儿发育情况怎么判断是否正常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孕34周的时候,宝宝的重量是2400克,双顶径85mm,股骨长66mm,头围305mm,腹围300mm,以上都是正常范围内值,若胎儿的数值在这些数值范围内,就是正常的。孕34周胎肺发育比较好,但在此期间有可能发生早产。妊娠32-34周的胎儿活动频率最高,怀孕妇女在家里要注意自己的胎动,若出现异常,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如保胎治疗、手术治疗等。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危害是什么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易疲劳,头痛,头晕,呕吐或恶心,呼吸困难,心悸气短,厌食或精神或行为异常,脸色苍白或萎黄,还有耳鸣等表现。严重可危害到人体的体质下降,瘦弱,影响认识能力,降低学习效率,免疫功能下降,可时常发生受凉感冒,记忆下降,智力下降,并发心脏病,消化系统异常,还可致儿童或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迟缓等。
缺铁性贫血会导致白发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缺铁性贫血是不会导致白发的,是会导致颜色发黄。皮肤干燥,面色枯萎或者是黄关键是要加强营养,营养均衡,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特别是菠菜,猪肝儿,大枣,牛肉,瘦肉,鸡蛋,牛奶,不要挑食或者是偏食,如果是轻度的贫血,饮食调理,三个月左右慢慢就会好的。如果是中度或者是重度贫血,就需要口服补血口服液。
缺铁性贫血影响怀孕吗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如果不是特别着急怀孕,可以先治疗贫血,使身体在怀孕前恢复正常。一般孕妇在怀孕后期,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自己的贫血,会导致胎儿病情加重受到影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改善贫血。平时注意加强饮食,多吃含铁的食物,均衡营养。
缺铁性贫血孕妇食谱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多进补含铁量高的食物,还有蛋白质高的食物。蛋类、肉类、鱼类、豆类、蔬菜、水果选择一些口感好、无肠胃刺激、能够补铁补蛋白质的营养铁剂。
猜你喜欢
孕妇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怀孕三十四周是几个月
孕妇缺铁性贫血有什么食物可以补铁吗
孕三十四周肚子坠涨怎么办
孕妇缺铁性贫血吃什么比较好
怀孕三十四周耻骨疼正不正常
小儿缺铁性贫血要做什么检查
专家问答
肺部CT及穿刺后仍存阴影
津优力的适用人群
津优力有哪些作用
秋季为何嘴唇及额头反复脱皮?
秋季为何嘴唇及额头反复脱皮?
肛门附近发现小包块
怎样用中药调理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腿沉吃什么药
哪些口服药可以治疗心肌缺血
轻度的心肌缺血有什么症状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