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详情页

大脑血管狭窄会导致中风吗

性别:女

年龄:65

母亲体检发现大脑血管有点狭窄,医生说要注意中风。请问这种情况真的会导致中风吗?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高焱莎 主任医师 内科 免费咨询
三级甲等 中日友好医院

问题分析:大脑血管狭窄会增加中风的发病风险,二者关系密切。
大脑血管狭窄会增加中风风险,二者关系密切。大脑血管狭窄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变窄,血液流动受阻,脑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等症状。如果管腔严重狭窄(>70%),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就会导致脑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进而引发缺血性中风(脑梗死)。
所以,查出血管狭窄应积极干预。药物方面可用如通心络胶囊,调脂抗炎,抗血栓,保护血管内皮,稳定并缩小已有斑块,调节脑供血,减轻缺血缺氧导致的神经损伤,缓解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还可以促进梗死区域血管新生,建立新的侧支循环,从而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
在生活中要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脑血管问题及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可降低中风风险。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原因
杜志刚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三级甲等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原因包括脑血栓形成,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当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时,这些疾病因素会破坏动脉内膜,促使管腔变窄,最终导致血管闭塞,使得脑组织缺氧缺血并发生坏死。其他的致病因素还包括血管发生痉挛或者脑瘤压迫到血管,也可能引发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需遵循医生的指示采取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诸如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助于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胞磷胆碱钠片等药物有助于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从而帮助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此外,中药如化瘀丸也被证实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有效,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并促进肢体和言语功能的恢复。
老人中风怎么办
吴彦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中风即脑卒中,有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老人中风后,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寻求医疗帮助。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当家中家人中风后,家属需保持冷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尽量让老人保持平躺,减少移动,尤其是头部,以避免加重病情。同时,注意观察老人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等,并留意是否有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在送医后,会涉及到用药治疗,常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他汀类降脂药、神经保护剂等。另外,一些中成药,如通心络胶囊也常被用于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该药可以减少血流灌注异常区域的面积,增加脑供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有效防治缺血性脑中风。同时还可以保护神经单元,有效防治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以降脂、抗凝、抗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脑梗死复发的风险。需注意,中风患者具体用药应咨询医生。除了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也是中风患者恢复功能的重要手段。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肢体、语言等功能。同时,家属也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缺血性脑梗是不是中风
杜志刚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三级甲等
确切来讲,缺血性脑梗属于中风的一种,是缺血性中风的另一种名称,属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梗的患者由于脑动脉发生阻塞或狭窄,导致脑部某个区域的血液供应减少甚至中断,这种情况长时间持续,会使脑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常见的原因包括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等,患者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或麻木、言语困难、视觉模糊、头晕、失去平衡控制等。及时识别和溶栓治疗是该病的重要举措,患者可通过药物或手术的方式消除局部血栓,例如化瘀丸,该药可疏通堵塞的脑部血管,增强脑部血管灌注,减少脑组织损伤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若用药效果不佳,则需采取手术取栓的方法,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病情风险。
缺血性中风后怎么调理
杜志刚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缺血性中风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会进入恢复期,这个阶段也是治疗极为关键的时期,患者需从多个方面共同进行调理。在恢复早期,患者需要用药来预防血栓再次形成,可以选用化瘀丸这类中药,药物中含有三种“动物药”,可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破血逐瘀、抗凝纤溶的作用,增加脑组织血流灌注,提升通畅度,较好的预防血栓二次形成,可作为急性期以及恢复期的治疗用药。在用药期间,患者需注意不能过度劳累,规律作息和饮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定期进行复查。对于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控制好各项指标水平,对降低血栓风险有积极意义。
缺血性中风是脑梗吗
杜志刚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三级甲等
脑梗在临床上被称为脑梗死,缺血性中风属于脑梗死的中医说法,因此,缺血性中风与脑梗死为同一种疾病。缺血性中风实际是一种中医病症,中医认为该病与气血、痰、瘀、虚等因素有关,其中又以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最为多见,症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语言蹇涩等脑梗死见上述表现者。而从西医临床角度上讲,该病主要是由于大脑血液供应障碍,导致一部分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引起相应神经细胞的坏死与凋亡,引起相关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虽然中西医对该病的概念不同,但从本质上讲,属于同一种疾病。通常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类等类型的药物治疗,而中医则多以化瘀通络为主,比如化瘀丸,适用于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患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对急性脑缺血缺氧有显著保护作用,能够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软脑膜微循环,起到活血化瘀作用。
缺血性中风适合吃什么药
杜志刚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三级甲等
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可服用药物类型有很多,常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保护神经类、改善脑循环类等。建议患者根据病情结合医嘱用药。1.抗血小板聚集类:这类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抑制动脉中血栓形成。如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等。2.保护神经类:能够促进神经的修复,活化神经细胞,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如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等。3.改善脑循环类:通过改善大脑的血液微循环,缓解脑缺血、缺氧问题。如长春西汀、丁苯酞等。另外,中药在缺血性中风的治疗领域也有着显著的作用。如化瘀丸,不仅能够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各组织的血液灌注的作用,还可使患者脑血管通畅,恢复受损的脑部细胞。但需注意的是,缺血性中风所用的治疗药物,都需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购买和服用,避免盲目用药,影响病情。
如何治疗中风言语不清
杜志刚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三级甲等
中风后出现言语不清的症状,多考虑是缺血性中风所引起。患者需根据自身病情通过药物、康复训练等方式恢复和提高语言能力,改善失语问题。缺血性中风临床又称脑梗塞、脑梗死,是因某些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出现局部脑组织坏死、软化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出现言语不清、半身不遂、手脚麻木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在治疗上,若患者无特殊用药禁忌,可选用氯吡格雷等药物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等药物降脂,也可选用化瘀丸来综合改善血液黏稠度,扩张血管,增加血液灌注,可改善中风后言语不清的症状。在用药期间,患者还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例如言语锻炼、发音练习、肌肉锻炼等,改善语言功能,提高自主能力。
中风半身不遂治的好吗
杜志刚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三级甲等
中风通常难以治愈,若患者有半身不遂表现,可通过规范治疗和康复训练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中风患者若出现半身不遂症状,多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神经功能受损有关,临床针对半身不遂,通常采取综合性治疗。患者可配合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中成药,如化瘀丸,药物可发挥破血逐瘀的功效,促进患者脑部血管疏通,改善脑供血功能,预防血管堵塞的同时帮助脑细胞修复,帮助改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症状,对于降低中风复发也有一定帮助。除药物外,中风患者还可积极采取康复训练的方式,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偏侧肢体的功能,提升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
中风吃什么中药
倪新海主任医师
内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三级甲等
中风是一种突发性的急性脑血管病,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在中药治疗方面,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的中风证型需要采用不同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对于肝阳暴亢型中风,常用中药有天麻、钩藤、菊花等,以平肝熄风、清热活血。对于痰热腑实型中风,常用中药有胆南星、瓜蒌、生大黄等,以清热化痰、通腑泄热。风痰阻络型中风则常用陈皮、川芎、白芷等,以祛风化痰、通络止痛。肝肾阴虚型中风则常用黄芪、红花、人参等,以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此外,患者也可选用通心络胶囊这类中成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气虚血瘀络阻型中风。能够改善脑循环,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损害,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还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其脱落导致新的栓塞事件,降低中风复发的风险。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酌情选用。
猜你喜欢
专家问答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