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
产科综合
>
详情页
胎儿左侧脉络丛囊肿怎么办
我肚子里小孩17周B超查出有双侧脉络丛囊肿而且是数个,左侧比较大,胎儿左侧脉络丛囊肿怎么办?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问题分析:
胎儿左侧脉络丛囊肿要在孕22周左右或4周后复查,主要检查胎儿心脏是否有畸形,尤其是否有室间隔缺损,复查的另一个原因是观察脉络丛囊肿有无消失。注意复查B超,看看脉络丛囊肿的情况。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脉络丛囊肿未吸收怎么办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如果脉络丛囊肿8个月内没有自我愈合,可能会导致并发症,所以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系统检查,并在确定病情后采取对症治疗。脉络丛囊肿一般需要药物治疗、化疗等方法。康复后及时去医院复查。
胎儿双侧侧脑室脉络丛囊肿怎么办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做b超的时候,如果是胎儿双侧侧脑室脉络从囊肿这种不要有过多的担心,脑神经的发育脑组织的发育是有一定的过程,随着怀孕月份逐渐的增大脉络丛囊肿可以自动的消失,如果两侧脉络囊肿都有,并且是消失得很缓慢,要做一下羊水穿刺,判断一下有无染色体异常或者是突变的相关疾病。进一步做唐氏筛查排除染色体疾病。加强孕期B超检查。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及高蛋白食物,避免寒凉辛辣刺,确定病因后才可以针对性治疗的,建议脐血染色体检查的,可以去省级医院检查。
胎儿双侧脉络丛囊肿怎么办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胎儿出现双侧脉络丛囊肿的治疗方法如下:孕妇胎儿出现了双侧脉络丛囊肿,都后期可能会形成脑积水的情况,因为胎儿还太小,所以无法采取治疗措施,只能时刻关注胎儿的疾病情况,如果胎儿在腹中的脑积水情况明显,一般是建议孕妇停止妊娠,或者是在进行其他医生的咨询,看看是否有可以处理的措施。一般胎儿出现脑积水会影响到胎儿脑脊液的循环。
胎儿左侧侧脑室脉络丛囊肿怎么办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脉络丛囊肿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胎儿结构的,如果这种结构出现,提示胎儿出现异常的可能是比较大的,所以需要系统检查胎儿,除外异常的情况的,如果没有问题,这样就可以放心的,另外这种孩子分娩后,也不会造成智力的影响的,认为是可以分娩这种孩子的。
胎儿左侧脉络丛囊肿怎么办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胎儿左侧脉络丛囊肿要在孕22周左右或4周后复查,主要检查胎儿心脏是否有畸形,尤其是否有室间隔缺损,复查的另一个原因是观察脉络丛囊肿有无消失。注意复查B超,看看脉络丛囊肿的情况。
怀孕做b超发现胎儿左侧脉络丛囊肿怎么办
韩庆方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问题分析:你好,怀孕做b超发现胎儿左侧脉络丛囊肿,先不要紧张,如果没有超过孕26周,可以继续观察,一般在孕26周后消失,如果不消失,才是疾病的可能性。意见建议:建议你联系经治医生,或到上级医院会诊,根据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定。再听听他们的意见。
胎儿脉络丛囊肿怎么办
周敬伟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如果孕期发现胎儿脉络丛囊肿,建议行无创DNA或羊膜穿刺术。1.脉络丛囊肿是侧脑室脉络丛内含有脑脊液的假性囊肿。正常胎儿发生率约为1-2%,可单胎或多胎,可单胎或双胎,大小约0.3-1.5cm,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常出现在妊娠14-24周,95%以上的胎儿在妊娠26周前短暂出现并消失,无病理意义。很少有人坚持到妊娠晚期甚至新生儿期。2.与18三体相关,单纯脉络丛囊肿(18三体胎儿的30-60%)不增加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但与其他结构异常一起,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为12%。
胎儿一侧脉络丛囊肿怎么办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胎儿一侧脉络丛囊肿的解决方法如下:胎儿一侧脉络丛囊肿,如果囊肿病变并没有超过1.0厘米,大多数可以自行吸收;如果囊肿本身病变比较大,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需要及时终止妊娠。在怀孕期间,孕妇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愉悦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尽量避免饮酒、喝咖啡,同时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有助于胎儿健康发育。
胎儿左侧脉络丛囊肿怎么办
周敬伟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胎儿左侧脉络丛囊肿需要进行定期复查,可以进行,正常生出,脉络丛囊肿可以单发,也可以双侧同时发生。脉络丛囊肿位于侧脑室,B超检查下是无回声区,也有描述为侧脑室增宽。
孕19周双侧脉络丛囊肿怎么办?
田春梅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东营市河口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
问题分析:你好,部分正常胎儿也会存在一过性脉络丛囊肿指导建议:但首先需要排除染色体异常,可继续观察看,2至4周后复查B超看一下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