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症是什么
失温症 “低体温症”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人体内产热少,体温调节功能差,在寒冷环境中从皮肤丢失的热量多,不能使体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特别是老年人和婴儿,对温度的变化不那么敏感,有时即使室温相当低,也可能感觉不到,因而保温防护能力差。当体温下降到35摄氏度以下时,就会发生“低体温症”。 严重的“低体温症”常有意识障碍、颈项强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有人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在气候特别寒冷的冬季,死亡率要比一般冬季高60%,其中“低体温症”是一个重要因素。 预防低体温症,要有温暖的居室、柔软御寒的床铺和衣服。 人的正常体温是37C度。低体温症是受害者的核心温度下落到35C度以下.如果体温下跌在32C以下,情况会变得严重并最终致命。相反情况, 温度太高的是hyperthermia(过高热症)。 关于人的体温,有两个相反的因素相互作用。低温,大风,和湿的内衣使人寒冷。只有运动和颤抖可以使身体产生热量。衣服,避风所,和脂肪层可以防止热量散发,但不会生成热量。 出汗通过蒸发而降低体温。寒冷时的颤抖通过增加肌肉活动所需的化学反应而生成热量。颤抖最多能增加达500%的体表热量生成,但只能在几个小时内有效,因为最终会导致肌肉的葡萄糖过度减少和疲劳。 在寒冷且大风的山上,体力透支的运动后,天黑降温,穿着湿的内衣,如果是全棉内衣且服装不够保暖,又没有帽子和手套,躺下后不再运动,此时制热和保温的因素长时间小于散热的因素,就可能导致低体温症。 户外遭遇的低体温症(hypothermia,也译成低温症,失温症),通俗的讲可以说是逐渐地或突发地(落水)冻死的过程。与冻伤的区别是:在寒冷的野外如果仍有移动能力,在移到安全处的过程中可能遭遇冻伤。在寒冷的野外失去移动能力时,会遭遇低体温症,最坏的最后结果是冻死。